“决战合格评估”系列报道之七:发自内心的爱
作者:刘庆斌
编辑:曹志成
来源:宣传部
浏览量:
时间:2022-03-15
有什么可以扛住时间的沧桑,那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有什么可以抵挡岁月的漫长,那一定是不忘的教育初心。
一项赛事,几多高光
“为了节省费用,不用花住宿的钱,考试当天清晨五六点钟,我们紧张有序地组织学生坐上大客车,奔赴徐州。”虽是说着5年前的事,学校第三批优秀教学团队程序设计基础课教学团队石鲁生副教授却印象深刻。2015年,yl6809永利官网首次参加“蓝桥杯”,参赛学生很少;2017年,学生参赛已经需要包车,当时宿迁市还没设考点。
“在车上,学生们一边揪着面包,一边复习。”程序设计基础课教学团队带头人王海燕描述得更细致,“没办法,时间紧,只能由带队老师买早点,车上吃。”
在团队老师的叙述中,拼图渐渐完整。从异地奔波参赛,到本校设立考点;从当初的零星自发参赛,到现在的百余名选手规模;从当初的老师和学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成规模成体系按知识点准备比赛,演变的,不仅仅是比赛的更加专业准备与成绩提升,更是一个教学团队的成长与学科专业的优化。
从2015年4月至今,信息工程学院程序设计基础课教学团队,指导学生参加“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102项,其中国赛获奖8项,省级一等奖9项;团队《C语言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被认定为首批江苏省一流课程及校级思政示范课程。
为什么对一项赛事倾注这么大的心血?因为“蓝桥杯”由教育部与工信部联合主办,政府、企业、协会三方联手构筑人才培养和选拔平台,以赛促学。石鲁生副教授介绍,“原来也抓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以算作课程成绩的一部分来推动,但效果不大,蓝桥杯是实战演练,也是国家A类赛事,一旦获奖,就相当于知名IT企业就业‘敲门砖’到手。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因此成为教学团队的抓手。”
比赛还给学生带来自信。一位原本性格比较孤僻的学生,拿到省赛一等奖后,完全像变了一个人,自信心爆棚,学习劲头也大增。参赛同学也带动了全院学习气氛的改变。专心致志的投入,目标坚定的奋斗,成为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越来越多的同学,希望加入这道光亮。
“蚂蚁搬山”的执着
梁凤兰副教授正在“搬家”,把《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从超星平台搬到中国大学慕课。笔者以为只是电脑上的“复制+粘贴”过程。谁知,却是“蚂蚁搬山”一般的海量工程。
“视频资源70多个,总时长400多分钟,习题总数1500道。”梁凤兰老师进一步介绍,“一道题得录五5遍,题干一1遍,ABCD四个答案各1遍。”讲述中,能感觉到梁老师“搬家”的辛劳与执着。不仅如此,闫伟、王超超、郑步芹、吴丽娜、王璐......团队中的老师还需要密切配合。
“10分钟的视频,一帧一帧做,大约得花一周时间磨,努力做到视频里一句废话没有。”王海燕老师说道。C语言、数据结构两门课,王海燕老师靠自学,用绣花针一般,一帧帧“扎”出视频,也绣出学生的未来。为什么这么说?以梁老师的视频为例,2021至2022第一学期,课堂活动人次达16172人次。团队教师共同的感受,学生提问的深度明显增强,完全是专业术语对话。“本来是下一个视频要说的问题,本堂课学生就问出来了。”王海燕老师说时,透着开心,也带着压力。
记住那些班助
采访临近结束,石鲁生提醒王海燕别忘了“说一说班助的事”。程序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专业一直坚持选拔优秀教学助理,指导学生周三下午自主上机。谈到这,王老师想借机表达感谢,“无论是已经毕业的,还是正在任上的;无论是周三答疑辅导、晚自习进班讲课,还是寒假每周作业检查,你们的付出,老师都记在了心里,谢谢你们为专业发展做的奉献。”
还有20多天,第十三届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就要“开战”,老师们言谈举止虽然带着紧张的气氛,但是他们和学生对胜利的渴望和“备战”,更让我们充满期待。